查看原文
其他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燕园街道开展社区餐厨垃圾处理共建座谈会

北大环院 2021-03-04


为响应环保垃圾分类的时代需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统筹谋划,充分调动基层党支部发挥专业优势,与燕园街道开展共建活动,携手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垃圾分类标杆街道。

11月20日上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2019级博士1班党支部、本科生联合党支部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党支部与燕园街道共同开展党建共建,探讨社区餐厨垃圾处理问题。燕园街道办主任杨兴文、副主任张鹏、城管科徐玮、金蕴韬,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振山、党委副书记李杨、副教授韩凌、团委书记吕丽、专职辅导员许人杰出席本次活动。参与活动的师生就社区餐厨垃圾处理、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等问题展开讨论,进一步领会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做好垃圾分类、提倡环保节约的重要意义。



韩凌首先向与会人员讲解了学院提出的燕园街道无废社区建设探讨方案,重点从源头低物质消费、旧物二手物更新、垃圾分类和垃圾再生介绍了社区无废管理流程,分析了影响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因素,提出需要从居民责任意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规范和社区骨干力量切入,寻找推动垃圾分类的抓手,同时对社区餐厨垃圾堆肥成功案例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本科生联合党支部徐茂冲介绍了地方社区优秀案例。通过对杭州钱塘新区白杨街道朗琴社区、上航新村社区、上海市阳二社区和盐城市宏都花园的垃圾分类体系和措施进行分析,提出招募社区志愿者,建立合理奖惩机制等政策建议。学院2019级博士生第一党支部书记陈龙围绕毕业生垃圾处理,提出通过交易、补贴、志愿减少废物来源,提高废物循环利用率。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同学从观念、转变、激励三个层面提出了减少过度消费的建议。

在交流讨论环节中,徐玮介绍了四分类和二分类的垃圾去向情况、社区内部的垃圾处理,以及毕季面临的垃圾处理难题。2019级博士生姜明栋则提出可以将毕业垃圾出现的时间进行平均化,避免峰值的出现。



杨兴文主任就社区共建的发展方向同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他提出,垃圾分类工作的中心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这一过程需要各方形成合力。他希望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进一步推进燕园街道与环境学院的深入合作,把燕园街道作为北大环院师生探索社区垃圾分类模式的实践平台和基地,为街道治理赋能,为北京市的垃圾分类和处理贡献智慧。



学院党委书记李振山结合自身多年在垃圾处理科研领域的探索作总结。他表示,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急需在基层建立可持续的成功案例,实现垃圾分类需要从思想上抓关键点、在实践中找体系。思想上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对居民的行为进行引导,实践中的体系是通过设计总体方案,将顶层设计和群众智慧相结合,实现理念到行动的跨越,打造生态文明示范街道。他指出,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考虑街道自身处理餐厨垃圾的可行性和风险性,采用定点定时收集、志愿者监督等措施,结合宣传教育、居民调研、奖励机制等多措并举,将绿色消费理念深植于每一位社区居民心中。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致力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前沿的创新。在爱国卫生运动中,学院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学科特色,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力争以理论结合实践,贡献学科力量。此次座谈会旨在探讨垃圾分类和餐厨垃圾的处理模式,宣传绿色消费理念,服务基层社区治理。学院将继续依托党团班共建平台,持续引导学生知行合一,立足基层,深入社会,不忘生态文明初心,牢记绿水青山使命。




推荐阅读


01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支部开展新居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志愿服务活动

02

胡敏和郭松课题组在ES&T Letters发文探究中式餐饮源排放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机制

03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职工集体生日交流会顺利举办

04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消防演习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